前天,國務院常務會議研究部署進一步鼓勵軟件產業和集成電路產業發展的政策措施。業內人士斷言,原18號文(即《關于進一步鼓勵軟件和集成電路產業發展的若干政策》去年底已到期)的替代政策(即業內人士所稱的“新18號文”)的出臺,已經可期。
昨天,軟件與集成電路概念股一路飄紅,部分股票漲幅明顯。不過,半導體行業的人士似乎不那么樂觀,甚至有些憂慮。
“國務院常務會議提到,軟件行業將繼續實行對軟件產品的增值稅優惠政策,對符合條件的企業分別給予營業稅和所得稅優惠,但是沒說適用于半導體行業?!鄙虾R患掖蛩銛U產的半導體代工企業高管對《第一財經日報》說,這對企業來說,非常重要。
而在原18號文件中,這一優惠條款起初敘述得非常完整。原文規定,“自2000年6月24日起至2010年年底以前”,對增值稅一般納稅人銷售其自行生產的集成電路產品(含單晶硅片),按17%的法定稅率征收增值稅后,對其增值稅實際稅負超過6%的部分實施即征即退。而且,所退稅款由企業用于研究開發集成電路產品和擴大再生產,不能作為企業所得稅應稅收入。
在2004年,這一政策遭遇美國的“打壓”,2005年起文件中適用于半導體行業的這一條款被廢止了。
“這一條款同時適用于軟件與半導體,為什么美國單單拿半導體優惠條款說事?這說明半導體行業如果崛起,對它的優勢地位威脅最大?!鄙鲜鋈耸空f。
事實上,截至目前,在中國內地市場,除了MP3、MP4、攝像頭等產品所用的芯片外,幾乎全部的PC處理器來自美國,超過90%手機處理器來自海外,其中美國同樣占據最大地位。
如果正式文件出來后仍沒有這一條款,企業可能遭受成本上升壓力。
上海集成電路行業協會秘書長蔣守雷對本報舉例說,新建一個12英寸項目,此前總投入約15億~30億美元,如果上述優惠取消,則企業生產投資成本要高出4億美元左右。
“如果能恢復到原有文件規定的優惠程度也好?!敝袊雽w行業協會副理事長許金壽說。盡管如此,不少專家仍表示,國務院常務會議傳遞的信號是個“大喜事”,而且優惠可能會以其他形式予以體現,新政一旦強化落實,有望開啟中國半導體、軟件業未來發展的黃金10年
|